

一流紡織工廠 | 魯泰管理學不完,辦法總比困難多!
發布時間:2014-12-05
11月19日,【中國紡機】頭條《一流紡織工廠 | 魯泰精細化管理有大招,你以為搞搞衛生就能獲獎?》,介紹了魯泰精細化管理的17個獨門絕招,頗受機友們歡迎,可見標桿型企業的行業號召力!
才過了三天,11月23日-2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第20屆“全球卓越績效獎頒獎大會”上,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就憑借卓越的質量管理優勢榮獲“全球卓越績效獎-世界級”。
“全球卓越績效獎”含金量極高,由成立于1985年的亞太質量組織頒發,該獎項設世界級、最佳級、追求卓越級三個級別,其中“世界級”為最高級別。
借此好消息,本號再發文,繼續推介魯泰精細化管理經驗,希望對各位同行有用。瀏覽這33段平淡無奇的話語,你會發現魯泰人個個有思想,展現出一種極高的學習熱情、極強的改造欲望和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擁有這樣的員工真是求之不得啊,放哪個老板身上都會感激涕零吧。
1、魯豐染整二廠廠長于濱:讓質量控制點前移 結合產品結構多樣化的特點,從產前預控入手,根據染料特性,預測顏色重現性及左右色差,并制定預防措施。建立預控白板,對每個品種易出的質量問題進行提示。通過專項培訓,提高員工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加快產品流通速度。嚴抓現場管理工作,包括導布、引布的使用,流量計、PH計的定期校準等,保證染色一次合格率。下一步,我們將建立拉式生產看板,做好質量控制點的前移工作,不斷提高染色一次合格率。
2、魯豐染整二廠染色工段長成曉麗:提高員工自主判斷能力 通過專項培訓,提高員工自主判斷左右色差的能力,對現有崗位進行整合,減少過程判色環節。染色工段還設立四班質量計劃員,實現出樣與大貨的有效銜接。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問題,由四班質量員自主判定,縮短產品滯留時間。
3、制衣四廠403組班長趙波:上下工序錯位式學習法 針對側縫處加三角、暗扣領型等特殊款式訂單增多、加工難度大的現狀,提高產品品質成為當前班組的重點。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提前了解新款式的質量標準,做好新設備的準備、調試及人員調配等工作,縮短換款適應時間。在培訓工作中,他們采取“錯位式”學習法(即:上下工序交叉學習),讓員工掌握多道工序的技能。將質量反饋作為專題整改,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
4、紡紗一廠甲班班長李曉慶:增加機臺清潔頻率 為提升產品品質,要從提升員工操作技能入手,加大練兵力度,每月進行技術測評,督促員工提升操作水平。目前,由于特殊纖維增多,尤其是純亞麻、天絲麻混紡等特殊品種造成后紡工序斷頭多,我們增加了機臺清潔頻率,減少紗線棉結的產生。通過優化工藝,調整紗線張力,減少斷頭,保證質量。
5、魯豐織布一廠廠長王艾德:三級培訓提升操作技能 面對超高支面料多、品種繁雜的訂單現狀,織布一廠以“提升質量、縮短生產周期”為目標,制定不同品種的質量、交期和工藝標準,對質量影響因素進行預控。加大科研力度,從漿料配方、上機工藝、織機提速等方面入手,重點做好超高支、邊部提花、彈力紗等品種的技術研究。通過ERP系統,實現自動抽緯,實時監控緯紗使用量,減少庫存。下一步,我們將實施三級培訓,即技術人員技能培訓、管理人員管理能力培訓、多能工輪崗培訓,全面提升員工操作技能。
6、制衣四廠廠長劉金寧:成立多能工小組 我們從提升員工操作水平入手,加大多能工培養力度,以達到提升人均效率的目的。我們一方面根據人員特點,設立培訓基地,挑選技術優異的員工對新員工進行專職培訓,縮短新員工頂崗時間。另一方面根據員工技能分析表,制定多能工培訓計劃,每日統計跟蹤、每周分析匯總、每月對比進度,督促多能工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時,工廠成立多能工小組,應對新款式及瓶頸工序,滿足精益生產線需求。
7、紡紗一廠廠長助理孟慶群:提前做好改紡準備工作 差異化纖維品種增多,不管是更換品種還是前紡配臺,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由于紡紗生產流程長、溫濕度要求高,對差異化纖維紡紗環境要求嚴格,對此,一廠增加噴淋、加濕器等設施,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提前做好改紡前的準備工作,縮短改紡時間。今后,我們還將加快前紡工序的改造,增加配套機臺,滿足生產需求。
8、漂染試樣科科長高迎春:提高小樣一次合格率 交期縮短,品種多樣化趨勢明顯,紙卡品種增多,調色難度增加,這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我們制定產品分析表,詳細分解生產周期,將影響周期的因素顯現化,并由管理員、工段長牽頭整改。推進數字化生產,借助電腦測配色系統和CAD設計軟件,實現小樣快速出樣、顏色數字化與花型傳輸功能,進一步縮短出樣周期。下一步,試樣科將加強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實現設備自動化、生產數字化和操作標準化,提高小樣一次合格率。
9、制衣二廠廠長助力張琨:多能工分級制度均衡生產 從產前準備、人員優化等方面入手,針對當前訂單多花色、短交期、小批量的特點,做好訂單預審工作,配料、輔料、專用工具等隨用隨換,達到快速換款的目的。成品實行縫制工自檢、質檢員全檢、質檢班長每日抽檢、工廠管理人員每周抽查的檢驗辦法,降低質檢漏驗率。為均衡生產,我們實行多能工分級制度,班組級多能工負責班組內的生產調配,工廠級多能工由工廠管理調配,解決生產瓶頸問題。目前,二廠正研究站立式生產線和電子工票系統,力求實現生產的高效化、數據化和透明化。
10、裁剪一廠副廠長王芳:建立上下工序互檢制度 批量小、花色多的訂單特點,是當前一廠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一廠以客戶要求為中心,重點圍繞產品質量,有效協調生產運作。建立幫扶制度及上下工序互檢制度,即:由操作技能高的員工與技術薄弱的員工結對幫扶,下工序為上一工序把關,以達到不生產、不傳遞、不接受不良品的目的,實現質量控制的良性循環。以前,粘合工序粘襯后需要人工送料,浪費工時,一廠安裝了“粘、壓襯自動送料裝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對于沖襯區花毛過多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一廠自行研發并安裝吸塵裝置,改善了工作環境,提高了輔料合格率。
11、織布四廠廠長助理陳艷偉:研究提高設備運轉效率 針對特殊品種呈遞增趨勢的現狀,四廠以“零疵布(即:最大限度降低疵布率),縮短生產周期”為目標。建立質量資料培訓室,制作可修性疵布追蹤看板,每日對可修性疵布進行匯總、分析,強化員工的質量管控意識。開展“尼龍、簡易超高支品種由劍桿織機轉為噴氣織機”等課題研究,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設備運轉效率。下一步,四廠將繼續圍繞產品質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直通率。
12、漂染四廠廠長助理陳偉偉:將隱性指標顯性化 進一步提高和改進產品質量是擺在四廠面前的新課題。我們成立生產管理小組,采取滾動立項、分期實施的方式,圍繞縮短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問題點開展工作。一方面,將人員管理、安全管理、過程控制等制作成看板公示,將隱性指標顯性化;另一方面,對生產關鍵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科學、量化分析,制定分步提高改進計劃,持續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
13、織布四廠二工段工段長李明:對必要物品實行三定管理 針對現階段花型復雜、特殊纖維品種多的情況,工段從員工培訓入手,對值車工上崗合格率進行專項QC課題研究,通過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測評等措施,使值車工上崗合格率提高到100%。結合整理、整頓工作,對生產現場物資進行分類,對必要物品實行三定(定點、定容、定量)管理,提高空間利用率。對適宜高速織造的常規品種,設立“超高速區”,實現產品的快速下機。今后,工段將以產品質量為關注點,加強現場管理,降低成品織疵,提高效率。
14、裁剪一廠粘合四乙組班長陳簫:制定粘膠工序跟蹤進度表 當前,OLP專線班組加工的深色面料占70%以上,但深色面料加工難度大、返修率高。對此,班組從產前預控入手,對易出質量問題的工序重點關注,比如:制定粘膠工序跟蹤進度表,重點關注質量,有效降低了該工序的產品返修。針對樣板和模具不斷增多且不易查找等問題,系統劃分存放區域,并輸入電腦,實現樣板和模具的電子化管理。根據面料和款式特點,細化定額指標,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15、漂染四廠實驗室管理員郝冬麗:小樣與大貨生產銜接好 實驗室圍繞縮短出樣周期這一中心,提前了解生產情況,做好小樣與大貨生產的銜接。一方面,根據生產實際,利用CAD模擬軟件對紙卡提供的織物組織、規格進行分析、調整,對顏色偏差較大的品種,通過做手織樣,確定顏色處方。另一方面,利用ERP系統調整小樣處方,減少人為失誤。根據人員特點,調整獨立審樣工的工作時間,縮短打樣顏色滯留時間。下一步,實驗室將從加大獨立審樣工的培養力度入手,保證小樣質量,持續提高小樣合格率。
16、漂染三廠廠長李友祥:建立重點客戶交流機制 針對當前訂單交期急、批量小、花色多的現狀,三廠從縮短生產周期入手,制定階段生產目標,并根據訂單建立重點客戶交流機制,通過了解客戶需求、標準來掌控生產工藝。加大科研力度,做好蠶絲、彈力紗、高支紗等特殊品種染色牢度、強力等研究,降低純染色鍋數修色率,提高直通率。
17、檢驗二處主任李成堯:按品種檢驗難易程度分類 交期急、花色多、原料雜的訂單日趨增加,尤其是印花、起毛、起皺等特殊面料,給檢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處從加大訂單預審力度入手,提前做好難度品種的質量信息與驗布技巧提示。按品種檢驗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定機臺、定人員,做好質量預控工作。接下來的工作中,二處將借助QC、TPM等工具,實現信息共享,使產品檢驗更及時、準確,提高客戶滿意度。
18、裁剪二廠副廠長張濤:降低面輔料損耗率 做好產前分析、計劃,根據不同訂單特點,制定裁剪方案。針對生產瓶頸工序,開展QC專項課題研究,提高粘合生產效率,減少半成品存活量,達到縮短生產周期的目的。針對部分員工實踐操作能力強、理論知識薄弱,操作多面手本職工序以外不夠“精”的現狀,通過實物培訓與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推廣優秀操作手法,加強對操作多面手的綜合性考評。工廠將根據縫制需求,改進裁剪手法,降低面輔料損耗率,提高裁剪一次性合格率。
19、紡紗三廠精梳擋車工房孝慧:向多能型員工靠攏 我將立足精梳工序,逐漸掌握預并條、粗紗等工序的操作,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多能工。
20、整理二廠拉幅機車長孫振:從學習工藝單入手 作為一名拉幅機車長,我必須掌握更全面的知識,熟悉設備基本性能,了解工藝流程,具備較強的協調能力。目前,我正在從學習工藝單入手,熟悉各種工藝參數,向技能型員工靠攏。
21、魯豐織布一廠廠長王艾德:總結技術尖子的操作方法 一廠今年重點對各工種的操作手法進行提煉、簡化,制作了標準動作分解教學視頻。對整經工序測評方法進行改進后,值車工的操作用時由4.92分縮短到4.52分。漿紗工序的測評延長至跟蹤經停次數,更貼近日常生產。我們要繼續總結技術尖子的操作方法,完善標準操作法。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擂臺賽等活動,寓教于樂,持續提高員工的操作水平。
22、織布二廠二工段工段長高婧:提高工段整體水平 對技術較弱的員工,由管理人員對其進行“一對一”幫扶,有的放矢,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將著力培養一專多能型員工隊伍,好的操作方法進行推廣,提高工段整體水平。
23、制衣二廠、三廠廠長梁君秋:特殊款式訂單做好培訓 根據短交期、高品質的訂單特點,以快速反應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市場及客戶。作為精益生產線示范工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運用科學的管理工具對現有生產方式進行改善,使生產更科學、更規范。做好多能工的培養及特殊款式訂單的技術培訓,提高全員技術水平。
24、制衣三廠縫制301組班長李玲:我為下工序服務 針對班組特點,我們制定了“將每一件產品都做成精品”的目標,通過班前、班后會,講解質量標準及案例,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轉變思想,將“下工序為我把關”的思想轉變為“我為下工序服務”,發揮多能工、組長的作用,確保產品質量。
25、制衣三廠縫制301組多能工翟鳳嬌:快速適應款式、訂單變化 我現在是班組精益生產線的線長,必須提高要求,凡事以精益生產的標準執行。當前,我們面臨訂單交期急、款式多等情況,我們要做到快速適應新款式、適應訂單變化,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
26、紡紗四廠廠長董強:把個人目標與企業發展相結合 紡紗四廠目前處于籌建中,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會秉承魯泰人“不畏艱難”的精神,深入推行LTPS、卓越績效管理等工作,從設備安裝、人員培訓入手,把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相結合,把個人目標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實現企業與個人的進步和超越。
27、紡紗三廠前紡工段長鄒萌萌:提升關鍵崗位人才技能水平 做好安全檢查,將安全檢查細化、落實到各班組。針對生產難題成立課題攻關小組,解決生產瓶頸問題。優化設備及配件,減少落棉。提升關鍵崗位人才的技能水平,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細。
28、染助劑管理員唐沖:及時反饋生產問題 作為一名染助劑管理員,我會嚴格把關染助劑質量,及時反饋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監督染助劑稱量的準確性,掌握新型染助劑的性能特征。
29、織布三廠廠長劉立強:發揮標桿工廠的帶頭作用 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員工綜合素養,將萬米回絲率和空壓氣消耗的降低作為突破口,嚴抓節能降耗工作。發揮標桿工廠的帶頭作用,深入推行LTPS工作。注重與其他工廠的交流學習,做到經驗共享。以解決生產難題為目標,以提高產質量為中心,力爭各項工作再有新突破。
30、整理一廠三工段工段長賀波業:生產計劃具體到小時 我們由以前單純依靠增加人員數量,轉變為提升員工技能,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計劃具體到小時,工作任務細分到人,逐步推進拉動式生產,實現訂單交期準時化。特殊訂單由專人全程跟蹤負責,保障訂單交期,為客戶、為公司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31、整理一廠一工段絲光機車長沈昌濤:技術素養要跟得上設備 絲光機設備龐大,每個小部件運行異常都有可能影響面料質量,我們要做到“勤檢查、多巡回、常清潔、快處理”,減少設備因素對質量的影響。設備車速提高了,我們的技術和素養都要“跟得上”,將工作做得更專業、更精細。
32、動力處電氣一工段工段長翟衛:加強基礎知識學習 對于電氣維修人員來講,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們要以行業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加強電氣基礎知識及PLC知識的學習,提高全員技術水平。
33、制衣事業部經理張守剛: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 做好紡織行業標桿,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從意識上明確自己的責任,自我加壓,將其作為干好工作的動力;二是每個人都要敬業和精業,立足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將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加出色;三是要視野開拓,保持企業的健康、穩妥、持續發展,不僅定位在國內、行業內,更要將目光放眼全球,拓寬發展的維度和空間。我們在借鑒優秀管理經驗的同時,還要結合生產實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要注重團隊建設,生產歸根到底是以人為主導。
轉自| 魯泰集團官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