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驗談 | 如何管好、用好、養好、修好整理車間設備?
發布時間:2014-12-08
作者| 西北二棉紡織有限公司 吳利君
紡織企業是勞動密集性行業,機器設備在企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整理車間驗布機、碼布機等設備并非紡織工業的主流設備,對成品質量的影響不大,多年來,整理車間設備在革新上也沒有大的突破。隨著紡織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管好、用好、養好、修好整理車間設備,對提高設備管理和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企業的整理車間設備管理存在以下三種現象:
首先,由于企業改制,很大一批設備維修及管理人員退休,新的設備人員沒能及時補上,在維修技術上出現“斷層”現象;
其次,一些紡織企業現有的機械設備過于陳舊,車間職工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紡織企業需要適當引進一些國內外較為先進的機械設備,以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再次,目前大多數紡織企業雖然都實行了“定人定機”制度,但卻忽略了“定人保養”制度,沒有把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落實到個人;
此外,企業有時為了趕工期、搶進度,而不惜“拼設備”,造成機械設備常常處于超負荷狀況工作,或帶“病”作業,甚至違章操作,其結果是導致了機械設備嚴重磨損老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企業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企業應建立并完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企業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另外,在執行過程中除應配備相應人員外,還須注意不要隨意變動其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機械設備性能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第二,企業應根據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密切配合施工生產,并按照設備規定的運轉周期定期做好各項保養與維修的工作。設備管理部門在制訂維修及保養計劃時須認真分析各類設備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機械維護完全靠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來實施,將機械設備的管理納入企業考核條例,有利于明細工作責任,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每年應組織開展設備檢查評比活動,并采用不定期抽檢的方式,防止基層單位平時不重視設備現場管理,檢查時才突擊應付。檢查評比的結果還應與獎懲制度相結合,要體現增產節約有獎,損失浪費要罰的原則。
第三,企業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的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會細算的“一專多能”型人才,以滿足企業今后的發展需要。企業也可以有重點地組織由設備管理、維修、操作人員共同參加的設備管理研討會,形成學技術、鉆業務的氛圍。企業還可根據各車間的具體情況,采用專題講座、參觀學習等形式,及時推廣、宣傳有實效的經驗體會,逐步提高企業各級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
轉自| 紡織中國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