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調研 | 印染機械:先吃飽,再吃好;輸在猶豫,贏在行動!
發布時間:2015-04-02
在當前的環保大局里,印染行業倍受矚目,技術提升需求也極為迫切。在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春季調研中,我跟隨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李毅,走訪了杭州開源、海寧紡機、瑞群科技等印染機械企業,發現了很多新鮮的亮點,也目睹了一些鬧心的問題。
拼市場:往前后延伸,往高端提升
“江蘇某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馬上要交貨40臺;浙江某企業在越南投資工廠,要上30臺高端起毛機和刷毛機;紹興某企業還要上3條超柔生產線……”自開年以來,海寧紡織機械廠的訂單好于預期,這讓總經理莫軍感到有點突然。
據他介紹,去年下半年,市場出現了不好的苗頭,于是開始接外貿訂單,結果沒想到,開年后國內訂單這么好。“從1月份開始,起毛機訂單非常多,實在忙不過來,我們已經把外貿業務停掉了,并且還放掉了幾個定形機的單子。”
海寧紡機是一家老牌的后整理設備企業,1943年就建廠了,但一直比較低調,在業內也算很有特色。“這些年來,我們始終在按自己的步調走,發展得很平穩,沒有大起大落,員工隊伍也非常穩定。”據了解,海寧紡機的員工素質都比較高,幾乎都是大專以上的海寧本地人,這為企業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
“前年我們大概銷售了1200臺機器”,莫軍介紹,“去年降了些,大約銷售了950臺,其中起毛機占大頭,約650臺。我們的起毛機已經發展成全系列,市場占有率很高,現在國外起毛機已經進入不了國內市場了。”
目前,海寧紡機把自己定位于服務型制造企業,往產業鏈前后延伸。“國內產業鏈提升得很快,我們也在往高端邁進,不斷提升技術。比如在遠程控制、遠程診斷、數字化呈現等方面,我們在積極探索;在新型、小型市場方面,今年也要快速進入。”談到企業升級之道,莫軍言談中滿是希望。
他還認為,行業以往都比較重視前道,對后整理關注較少,認為是個小行業。但隨著紡織品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后整理行業越來越大,因此莫軍希望,后整理領域能受到相關科技部門的重視。
比品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浙江遠信印染機械有限公司這幾年風生水起,公司成立短短五六年時間,“遠信”已成為定形機市場上一個響當當的品牌。據總經理陳少軍介紹,目前僅紹興一地,遠信在針織物定形機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了60%以上。
為了讓筆者更清楚地了解實際情況,陳少軍特意讓市場總監周彬楠帶我走了一圈紹興濱海工業區,在這片印染集聚區內,遠信的定形機身影頻現。
在樂高印染有限公司的車間里,6臺遠信定形機一字排開,還有1臺正在安裝。在樂高總經理王華明辦公室里,筆者還看到了這樣一幕:王華明表情急躁,因為要趕訂單,他催促遠信銷售經理單明賢抓緊安裝新機,而單明賢手中拿著一張合同。“他剛剛又簽出去一臺”,周彬楠介紹,“他是遠信的銷售明星,今年春節過后,他幾乎每一兩天就簽一單!”從單明賢緊張而充實的忙碌中,可以看出他樂在其中。
東方時代車間(左)立信門富士PK(右)遠信
當問及為何遠信能深得用戶歡迎,周彬楠回答,“客戶也是做了功課的,不會隨隨便便買機器。遠信的定位很高,瞄準定形機最高端水平,為此我們引進了德國頂尖的‘通快’數控沖床——目前國內僅有兩臺,其中一臺就在遠信。此外,我們的服務也是精益求精,比如在紹興當地,我們就配了專門的服務車,對客戶的需求快速響應。我們不僅賣設備,還為客戶做操作工培訓,我們希望客戶把遠信的設備用好。”
遠信發展得又快又好,已成為定形機領域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在回程途中,筆者還聽說了一件趣事。據聞,今年6月的上海紡機紡織工業展,立信門富士特意把展位訂在了遠信展位對面,都說同行是冤家,不知到時候兩家企業會發生哪些化學反應。
賭遠見:輸在猶豫,贏在行動
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光明最近很有危機感,他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了一段谷歌“機器狗”的視頻——
人才也是個很大的問題。現在,許光明在公司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帶頭做研發,他感嘆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還是太少。“中國不缺人才,但有才的人都想去當官,有些研究生寧愿去銀行站柜臺,也不愿到紡織企業工作,這種人才結構是很有問題的。”
許光明認為,自動化、用工少、節能減排一定是紡機行業提升的三大方向。但對于當前,許光明的態度不很樂觀。“當前大多數企業都在觀望,都不敢動,轉型的紅利只呈現出一些‘點’,在‘面’上還沒有完全展現。2015年我估計行業仍比較艱難,準備過苦日子。人家做加法,我們做減法,準備把低門檻的產品砍掉,重點發展高端產品。”
許光明目前對數碼印花很感興趣,也在做研發。“我們肯定不做低端的,我們只做高端機,要以意大利美佳尼(REGGIANI)為競爭對手。”許光明說,“數碼印花未來可想象的空間很大,但目前平網、圓網的生意還不錯,這說明傳統印花仍占據主流。”
另據了解,目前國內前一百強的印染廠,均有購買一兩臺進口數碼印花機,但都只是用來打打樣,還沒有解決大生產的問題。不過,這些企業未來3-5年內都有大量上數碼印花的規劃,或許那時候會迎來一波數碼高潮。
斗瓶頸:做硬件,拼的還是軟實力
今年,聚旺印染機械有限公司要參加8個海外展,許佳銘總經理很忙,以至于在晚餐時,他還在埋頭用手機與國外客戶溝通。聚旺的海外市場很旺,一波波的國際客戶來參觀,就在我們抵達的當天,剛好有孟加拉客戶在驗機。
“他們是孟加拉很大的一家印染廠,訂購了我們的高端圓網印花機,該機配備了施耐德為聚旺開發的一套專屬‘云計算’系統,可以24小時在線遠程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提前知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通過當地分公司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許佳銘介紹。
學計算機出身的他,對新技術應用非常熱衷,也很舍得投入。施耐德也算找對了人,不然這套技術到今天可能還只停留在實驗室里。“聚旺為這套技術花了有2000萬,在行業里開了先河。但這套技術解決了服務海外客戶的瓶頸,投入得很值!”
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也是一個敢于吃螃蟹者,其與日本東伸工業株式會社合作成立了瑞群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開發“網板裝卸機器人”,目前已推出了第二代,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有專家預計該機器人一旦普及推廣,將給印染行業帶來一場不小的革命。【注】:印染機器人本號此前已有兩篇文章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而在此次調研中,另有一些領域的現狀就不是很樂觀了。比如,據杭州開源市場部經理許昌元介紹,現在工業數碼噴頭技術幾乎都掌握在日本公司手里,“國內目前沒人做得了,一個‘京瓷’噴頭能賣四五萬人民幣,抵得上一臺小汽車的價錢了。”
另據海寧紡機常務副總經理繆朝暉介紹,目前國產定形機大部分都配國外的燃燒器,“高端的幾十萬一臺,這一塊又被國外占領了;還有數控機床的CPU技術也是我國的弱項,而國外占據了利潤高的這一部分。”
李毅副會長也認為,“印染機械行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行業面臨的技術瓶頸也不少,這些都值得我們關注,并持之以恒地去攻克解決。”不管行業轉型多么困苦,請相信這句話:一直在黑暗中奔跑的人,一定會看到黎明的曙光。
轉自:中國紡機 |
